雷音禅林 | 禅院简介
雷音寺禅院简介
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东西交通的枢纽,也是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文化体系在地球上唯一交汇处。从汉到宋代,是西域大德弘扬佛法驻锡云游之处,更是中原高僧从陆路西行求法的必经之地。安世高、支娄迦谶、竺法护、法显、鸠摩罗什、玄奘等高僧大德都在这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法缘踪迹。所以敦煌这个吉祥安宁的胜地,早在唐代时就有“善国神乡、福德之地”的美誉了。
敦煌市雷音寺,据莫高窟洞窟题记及敦煌遗书考证,其前身为西晋之“仙岩寺”,隋、唐时名“崇教寺”,五代、宋时名为“大圣仙岩寺”,元代名“皇庆寺”,清代名“雷音寺”,寺名迭替,故址在莫高窟。1987年莫高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政府有关部门将文物保护区与宗教活动区分离。1989年政府在月牙泉镇划拨土地,进行了异地重建。1990年底雷音寺于现址登记为宗教活动场所并于1991年6月落成开光。
现雷音寺占地180余亩,是敦煌市境内规模最大的佛教活动场所,建筑规模沿中轴线共有五进院落,一进为山门,二进天王殿,三进为大雄宝殿,四进为大光明殿,五进为内院。前四进为外院属朝拜区,对游人、香客开放;第五进为内院属修行区、生活区不对外参观。外院两边配殿有极乐殿、琉璃殿、四大菩萨殿、钟鼓楼、祖师堂、五观堂、客堂、念佛堂等。内院以选佛场为核心,有兰若院、芬陀院、僧伽院、正觉院等。
雷音寺禅院位于敦煌雷音寺内院的兰若院,占地面积约有12000平方米。禅院旨在挖掘敦煌佛教文化,继承和发扬佛教优良传统,让大众较为深度的体验佛教传入我国之后如何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感受佛教中国化的历程。兰若院内建筑以选佛场为核心,两边雷音堂、潮音堂、写经堂、闻思堂等四大堂围绕。这五座建筑的教学各有侧重。选佛场重点让大众体验莫高窟里的禅窟文化内涵及宋明以来佛教文化传统礼仪。写经堂重点让大众体验藏经洞的写经文化。潮音堂是读诵优秀传统经典。雷音讲堂重点讲好敦煌故事,让大众了解敦煌佛教文化。闻思堂是本寺的图书馆,馆藏书籍约有一万册,有各种版本的佛教《大藏经》、宗教政策法规、佛教普及性刊物以及佛教以外古今中外的名著等。
现丛林雷音寺日渐兴盛,各项佛事活动如法进行。两序大众将雷音寺打造成一个集信仰、弘法、实修、佛教交流为一体的多功能佛教文化活动场所,为社会提供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的基地,精神回归的家园精进努力。
下一篇:没有了